从西医角度来看,肛瘘是一种发生在肛门直肠区域的慢性感染性疾病,是指在肛门或直肠内壁与肛门周围皮肤之间形成的一条异常管道--瘘管,这条管道是慢性炎症和感染的结果,通常继发于肛周脓肿的破溃或引流后未能完全愈合。起始病因一般是肛窦内的肛腺感染而引起。(肛窦:是位于齿状线(直肠黏膜与肛管皮肤交界处)的小凹陷。肛腺:开口于肛窦底部的分支状腺体,分泌黏液润滑肛管)。当然还有一部分因特殊性疾病比如肠道肿瘤,结核引起,但不在今天的讨论范围。
一:感染过程:
1. 阻塞与感染:肛窦容易被粪便、异物或炎症物质阻塞。阻塞导致肛腺分泌物潴留,细菌(主要是肠道菌群,如大肠杆菌、厌氧菌)在腺体内繁殖,引发肛窦炎和肛腺炎。
2. 扩散与脓肿形成:感染沿着肛腺导管向周围疏松的结缔组织间隙(括约肌间间隙、坐骨直肠窝、骨盆直肠间隙等)扩散,形成急性肛周脓肿。
3. 脓肿破溃/引流后:脓肿可能自行破溃到肛周皮肤,或被医生切开引流。脓液排出后,急性炎症消退,疼痛减轻。
展开剩余72%4. 瘘管形成:关键点来了:如果感染源(通常是原发感染的肛腺内口)没有被彻底清除,或者引流不充分,脓腔不会完全闭合。身体在炎症过程中会形成慢性肉芽肿性管道(即瘘管),连接原发感染的内口(通常在肛窦处)和皮肤上的外口(脓肿破溃或切开处)。这个管道持续存在,成为细菌和分泌物排出的通道。
二:肛瘘的简单分型:
1.单纯性肛瘘:通常指低位(瘘管主要穿过外括约肌皮下部或浅部)、单一瘘管、无分支、无脓肿腔隙、非继发于特殊疾病(如肿瘤、结核),此种占据临床肛瘘中的百分之七十左右。
2.复杂性肛瘘:指高位(瘘管穿过外括约肌深部或更高)、有多个外口或分支、存在大的脓肿腔隙、马蹄形瘘管(环绕肛门)、复发瘘管、或继发于恶性肿瘤、结核、放疗等。此种类型占据临床肛瘘中的百分之二十左右。
三:临床表现
1.肛门周围反复肿痛:急性发作时类似脓肿,疼痛剧烈;慢性期可能只有钝痛或不适。
2.肛门周围流脓/分泌物:这是最典型**的症状,外口常有脓性、血性或浆液性分泌物流出,可能污染内裤,有臭味。分泌物刺激皮肤可引起瘙痒。
3.肛门周围硬结/肿块:在瘘管走行区域皮下可摸到条索状硬结(即瘘管本身),按压可能有分泌物从外口溢出。
4.外口时闭时溃:外口可能暂时闭合,导致脓液积聚、局部红肿疼痛,随后压力增大又自行破溃流脓,症状缓解,如此反复。
5.全身症状:急性感染期可能有低热;复杂性或长期不愈的瘘管可能导致乏力、消瘦。
四:丹药在肛瘘中的治疗:
我们是用中药来治疗肛瘘,但是上面却都是西医方面的知识,因为我感觉对于肛瘘来说西医方面的知识更有用,特别是解剖学方面;再就是临床上的肛瘘患者,大部分是青壮年常见,中医方面的病因一般就是湿热下注疮疡类,也很简单。再就是我们今天主要是说的单纯性肛瘘的治疗,复杂性的有相当一部分需要手术处理,但是上面也说了,单纯性的占据临床的百分之七十,任何一种治疗方法不可能包打天下,都有其适应症。
1.急性期肛周皮肤未破溃阶段:
用手触摸肛周肿起部位,如果下面波动感明显,说明脓液已成,用火针穿透,再用持针钳将伤口扩大,将脓液引流。如果波动感不强,用白降丹的最少五五丹贴敷咬口取脓栓。后续插入白降丹药捻,一天一次,外面纱布透气包扎,用1-3天,将腐肉应脱尽脱。白降丹药捻使用中会有痛感。
2.肛周皮肤有窦道阶段:
先使用白降丹药捻1-3天,后续使用红升丹药捻,外面纱布透气包扎,一天一次换药即可,红升丹药捻痛感轻微或者基本无感,继续去腐生肌。
3.脓腐去尽阶段
脓腐去尽,换药时无脓液出鲜血时,外涂生肌玉红膏收口愈合。
4.原发病灶的处理:
原发病灶是肛窦或者肛腺,此部位距离肛门1.5-2厘米。同时用特制痔疮栓,因为此栓也有很明显的消炎杀菌作用。
5.同时配合中九丸
中九丸主要是用于疮疡,其实只要炎症明显,特别是慢性炎症,优于一切临床已知抗生素。
发布于:山东省永华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